15 年前的土豪桥宜速配,全款喜提的奔驰 C 级车,标配16 英寸轮毂;今年换代成最新款的混动奔驰 C 级车,是18 英寸轮毂。
而年轻人的第一台分期“保时捷”, SU7 ,起步就是19 英寸,还可以多贷几千块换一个20 英寸的大轮毂;定位相近的极氪 001,甚至能直接升级到22 英寸。
更大的轮毂要配更大的轮胎,而更大的轮胎要配…… 更贵的价格。市场上“电车专用轮胎”本来就更贵,而每增大 1 英寸,价格还要再高一截。
为什么电车轮胎又大又贵?
视频版
↓↓ 看完这个视频就知道了 ↓↓
↑↑ 信我,真的超级好看 ↑↑
图文版
电车轮胎变大的最大原因,是因为电车太重了。
像开头土豪喜提的这台奔驰 C 级车桥宜速配,加满油大概 1.5–1.6 吨,是当年中型普通轿车的常规重量。
但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车,车重普遍来到了2 吨左右甚至更重。这有体积略微增加所带来的影响,但最大的原因还是——电池。
燃油车的油箱一般60–70L,装满汽油大约重40–50 kg,再加上100-200 kg的发动机,80 kg的变速箱,总共也就三四百千克。
而电车光是电池包的重量,往往就高达五六百千克。
比如宝马的 X3 和 iX3 大小相同,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烧油,一个用电。但电车 iX3 要比满油的 X3还要重 300 公斤。
车身越重,轮胎压力越大。而轮胎内的空气体积,是影响负荷能力的最主要因素:能装的空气越多,就越能抗压。这就是电车轮胎普遍大一圈的主要原因。
但车胎变大还有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:就是有越来越多的电车,喜欢COS 成一台跑车。
像我们一样经常买跑车的朋友都知道,跑车速度快,需要轮胎提供更强的抓地力。所以跑车轮胎一般尺寸更大,“扁平比”更低。
所谓“扁平比”,就是轮胎的断面高度,和断面宽度的比值。你在买轮胎的时候会看到这样的参数,其中的 245 代表轮胎的断面宽度是 245mm,扁平比是 45%。
很显然,尺寸大、扁平比低的轮胎,跟地面接触面积更大,能提供更强的摩擦力和抓地力。同时更大的轮胎,还能容纳更大的刹车盘,有利于提升制动能力。这些都是赛车的追求。
零百加速、可街可赛、跑道成绩......在电车们一个两个都在 COS 赛车的当下桥宜速配,轮胎也得增大,满足更激烈的驾驶需求。
而且就算不赛车,更像跑车的设计也更受欢迎。根据同济大学的这篇研究,消费者在评价汽车的外观时,第二看重的就是轮毂。
所以类似于跑车的“大轮低舱”设计,就越来越流行了。
那么朋友们,大的代价是什么呢?
是贵。而且从制造、到使用,全方位的贵。
如果只需要简单地把轮胎放大,那最多增加一点原材料成本,也没几个钱。所以电车胎贵的真正原因是,轮胎变大之后,会带来一些其他要解决的问题:比如续航。
轮胎影响续航,是因为它有“滚动阻力”。这主要源于轮胎在变形、回弹的过程中,所产生的能量损耗。
它看起来不起眼,但在车速不高的时候,“滚动阻力”甚至比风阻还高,所以在市区里开电车的时候,它可能是影响汽车续航的最大阻力。即使速度上来后,它也是仅次于风阻的第二大阻力。
电车的续航本来就是短板。大轮胎更重,滚动阻力更高,怎么办呢?
最直接的办法,就是给轮胎更高的胎压,让轮胎变硬,这样形变越小,就能减少滚动阻力,提升续航。而且电车更重,本来也需要更高的胎压才能支撑车身。
一般来说,电车的胎压要达到2.9-3.1bar,而普通油车到2.5bar左右就可以了。
更高的胎压,意味着轮胎的材料要更耐压、抗形变,胎体要更结实,价格......也要更高。
要是能换更便宜的油车胎,那将绝杀……可惜换不得,因为它们生来要承受的压力就不一样。
而且,尽管一顿操作猛如虎,但——大轮胎还是会拉低续航。
比如在特斯拉 Model Y 的选配表里,轮毂增加 1 英寸,不光要加 8000 块钱,续航反而还下降了几十公里。属于花钱买苦吃。
当然,胎压只是影响电车胎的价格因素之一。电车轮胎还得考虑其他问题,比如胎噪。因为电车主打安静平顺,去掉发动机的噪音源后,胎噪更加凸显,这就需要重新设计轮胎的沟槽,或者添加静音棉。如今很多电车都会标配或选配“静音轮胎”——这又是一笔成本。
最后,我们还要提醒一点:轮胎是消耗品,而电车的换胎频率,往往更高。
这一方面是电车主打一个扭矩大,起速快,还带有能量回收,急起急刹更频繁,会加大轮胎的磨损;
另一方面是因为车胎更扁更薄,会导致缓冲变差,一不小心……就要交年轻人的第一笔爆胎费。
倍悦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